湯泉皇家旅游度假區(qū)位于遵化市湯泉鄉(xiāng),占地12.4平方公里,因泉水四季沸騰如湯,故稱“湯泉”。
湯泉泉池用巨石甕成,冬日水氣為云,繚繞天際,每當紅日凌空,彩虹映照,俯視泉池,旭日泉底,這便是昔日東陵八景之—一湯泉浴日。春秋日,池水清澈見底,無數氣泡從水底冉冉升起,猶如串串珍珠,如將銀幣投入水中,則見翻飛如蝶,緩緩下降,蔚為奇觀。
湯泉水溫高達 62—68 C,富含氟、硫等 14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及礦物質,具有很高的醫(yī)療保健作用,被稱為“京東第一泉’, 從唐代開始,這里就是歷代皇家洗浴之地。唐太宗李世民曾于此地洗浴療疾,賜建“福泉寺’,設立“福泉公館”, 遼國的蕭太后(蕭卓)冬日出巡狩獵經常到此,并修建了“梳妝樓”。
明武宗皇帝行獵駐扎這里,建“觀音殿”賜名“福泉庵”。明朝薊鎮(zhèn)總兵戚繼光在此修建“流杯亭”和溫泉總池,并立“六棱石幢”刻記當時湯泉勝景。流杯亭內地面鑿有九曲石槽,溫泉水沿槽緩緩流動,如將酒杯置入槽內,杯隨水轉,很快就能將酒溫熱,故此亭又叫“轉杯亭’,是文人墨客把酒臨風,吟詩誦賦的好場所。清朝定鼎北京后,這里是滿清王朝入關后發(fā)現的第一個溫泉,順治、康熙兩帝都對湯泉進行了開發(fā),留下了許多建筑遺產和美妙傳說。
凈覺寺位于玉田縣城東南蠻子營村東,系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始建于唐,重修于清,是一座規(guī)模較大,布局嚴謹,結構合理,主次有序,獨具一格的古建群體。
![凈覺寺風景圖](http://www.tourask.cn/Upimg/scenery/2006030114271186108.jpg)
其主要建筑有三殿:門殿、正殿、后殿;三樓:碑樓、鐘樓、鼓樓。另有配殿、配房、耳房等80多間,各式門樓6座。寺內各建筑結構獨特,形式奇異有別,彩繪、壁畫精工細作,技藝高超。
![凈覺寺風景圖](http://www.tourask.cn/Upimg/scenery/2006030114271132757.jpg)
凈覺寺的建筑藝術兼具明清兩代風格,融會官延民間兩種特色。正殿兩側龍門樓和鳳門樓上的龍鳳圖騰民間少見。殿前廊用高浮雕手法建造的兩個龍盤石柱,獨具匠心。
![凈覺寺風景圖](http://www.tourask.cn/Upimg/scenery/2006030114271196036.jpg)
梁柱設施上既有力粉貼金,又有蘇式彩畫;訪頭、椽頭上既有人頭肖像,又有故事連環(huán)。整個寺院建筑彩繪壁畫技藝精湛,石刻雕塑栩栩如生,碑文書法更是令人贊嘆不已。
景忠山位于遷西縣境內,是集佛、道、儒于一體的宗教名山,其佛道文化博大精深,自然風光秀美,人文古建蔚為壯觀。距
京、津各180公里,承德130公里,秦皇島160公里,唐山市區(qū)95公里。景區(qū)面積15平方公里,有大小景點30余處。
據史料記載,景忠山“舊有二名,南曰明山,北曰陰山!泵鞒跤谏巾斀ㄈ异,祀諸葛亮、岳飛、文天祥,“欲人景行仰止”,故改名“景忠山”。明嘉靖二年(公元1523年),薊鎮(zhèn)總兵官馬永重修三忠祠,并在祠東增建碧霞宮,奉碧霞元君像,香火日漸興盛。此后,戚繼光等薊鎮(zhèn)官兵經常登臨此山,留下許多名篇佳句。崇禎八年(1635年),碧霞宮毀于火災。后善首張?zhí)於Y、住持性春率眾重建碧霞宮正殿,明毅宗撥帑金增置了配殿及上下牌坊。順治八年(1651年),清世祖登臨此山,別山法師性在出知止洞迎駕,“對詔稱旨”,龍顏大悅。順治九年(1652年),性在被請入皇宮萬善殿供養(yǎng)。順治十六年(1659年),世祖“以建儲之議遠卜元君,賜銀千兩”。順治十七年(1660年),清世祖又撥帑金二萬,重修殿閣及山上山下附屬建筑。從此,景忠山名揚天下?滴趸实奂次缓螅啻蔚桥R景忠山,先后為景忠山題寫了“名山初步”、“天下名山”、“靈山秀色”等匾額,并賜重達十六斤四兩的金娘娘一尊、大藏經一堂。此后,景忠山古建群又經多次增建和修繕,愈加壯麗。![景忠山旅游區(qū)風景圖](http://www.tourask.cn/Upimg/scenery/2005121611312446684.jpg)
至清末民初,景忠山已有山腳署院、四帥殿,一、二、三道茶棚,靈官殿、朝仙門、望海樓、南天門、碧霞元君殿、三忠祠,東山玉皇廟、鬼王廟,西山舍利塔群等近百座建筑。這些建筑,為1872級臺階臺階所串聯,錯落山間,蔚為壯觀。
1956年,河北省人民政府將景忠山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曾撥款修繕碧霞元君殿及其附屬建筑。1960年前后,由于年久失修,山腰兩道茶棚和峰頂東側古寺廟相繼自然傾塌!拔母铩逼陂g,峰頂寺院、僧舍和山腳四帥殿、頭道茶棚等先后被毀。1976年7月28日凌晨,唐山發(fā)生大地震,除碧霞元君殿外,景忠山上的古建筑損毀殆盡。
景忠山海拔610米,“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”,作為京東聞名的宗教圣地,景忠山既有佛教的佛祖殿、菩薩殿。四帥殿,又有道教的碧霞元君殿、玉皇殿、真武大帝殿,還有以祭儒家推崇的三位杰出忠臣諸葛亮、岳飛、文天祥的“三忠祠“,始有廟宇建筑可上溯到宋代。明嘉靖三年,馬永又于“三忠祠”東側建碧霞宮、奉元君像。之后,薊鎮(zhèn)總兵戚繼光先后進行了兩次大規(guī)模修繕。從此,景忠山香火日益興盛。清順治皇帝和康熙皇帝對景忠山格外垂青,他們曾經6次登臨景忠
山,不僅撥給大量田產帑銀,修復山上山下廟宇建筑,而且御賜一尊十六斤四兩的金娘娘及《大藏經》一堂4500余卷,此外還召景忠山和尚入京城大內講佛,且每議要政都到景忠山禮佛問卜。據碑刻記載,順治立太子,就是在景忠山問卜后而欽定的。景忠山在清初實際被看做皇室家廟。由此,景忠山聲譽雀起、名馳天下。景忠山廟宇建筑逐步形成了當時廟宇七十二,金面百六尊,山腳山中峰頂完整的體系。但后來多年歷經戰(zhàn)亂和76年唐山大地震,景忠山建筑幾乎蕩然無存。從1992年開始,當地人民和政府對景忠山古建筑進行了大規(guī)模修復。景忠山山門、四帥殿、登山盤道、三道茶棚、朝仙門、望海樓、碧霞元君殿、東佛殿、南天門等主要建筑已復建完成,并接待游客。
景忠山自然風光十分秀麗。山上野生植物資源多達80余種,森林覆蓋率為98%,樹種以松樹為,僅200年以上的古松就有2000多株。另有鳥類20余種。這里,初春山花爛漫,盛夏綠林成蔭,深秋層林盡染,寒冬銀裝素裹,一年四季皆是景!株株古松立于懸?guī)r峭壁之上,造型獨特;條條峽谷,險峻幽深;塊塊峰石,似人似物逼真入化。此山危巖崢嶸,峽谷清幽,云霧飄渺,當年康熙皇帝登臨此山后,有感而發(fā),御筆題下“靈山秀色”。
景忠山自然風景優(yōu)美,蒼松蔽日,峽谷清幽,時而霧截山腰,時
而霧落峰頭,時而霞光盡染。1872級臺階,似云梯、彩練,由峰巔直瀉山底,氣勢壯觀。山間奇石、仙洞、幽谷遍布,登高臨攀,猶若天上人間,不愧為“京東第一名岫”。山上野生植物資源多達80余種,森林覆蓋率為98%,樹種以松樹為,僅200年以上的古松就有2000多株。另有鳥類20余種。這里,初春山花爛漫,盛夏綠林成蔭,深秋層林盡染,寒冬銀裝素裹,一年四季皆是景!株株古松立于懸?guī)r峭壁之上,造型獨特;條條峽谷,險峻幽深;塊塊峰石,似人似物逼真入化。此山危巖崢嶸,峽谷清幽,云霧飄渺,當年康熙皇帝登臨此山后,有感而發(fā),御筆題下“靈山秀色”、“天下名山” 。
景忠山不僅歷史悠久、廟宇眾多,其自然風光也以峭拔綺麗名聞遐邇。那高聳的危崖、蔽日的蒼松、飄渺的霧嵐、幽僻的巖洞,似天然的詩篇,流淌的畫卷,充滿了美麗與神奇!吨匦蘧爸疑焦Φ卤颉吩@樣寫道:“……試言其形勢,奇石突起,怪樹游龍,幽洞常滴,險壑萬丈,非不足以游目騁懷,極視聽之娛。此猶尋常景色。若其變幻恍惚,忽深于染,忽凈于洗,或霧截山腰,或霞橫樹梢,或淡煙隱隱,搖蕩晴暉,或嵐氣浮浮,掩映曙色,日照之而成紫,月臨之而生白,風吹之而聲吼,雨灑之而潤寒,插天掛漢,龍虎肖形。至于白云飄渺,若抱樹而流,攜石而走,勢與醉石共懸,澤同瀑布爭瀉
,散則如蝶,結則張幔,千態(tài)萬狀,巧繪之士未能描其萬一也……”
從宗教門類來看,景忠山融儒、釋、道三教于一山,因此歷來香火極盛。每年農歷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,這里都將舉行規(guī)模盛大的傳統(tǒng)廟會,屆時香客云集,熱鬧非凡,各種民俗文化活動豐富多彩。
每年農歷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廟會期間,津、唐、承、內蒙等地游客蜂擁而至,各路商賈云集,香客如潮,歌舞、評劇、馬戲、皮影、花會等民間文化活動豐富多彩。人們或是出于對儒、釋、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的崇拜,或是民間文化活動吸引,一年兩次廟會期間游人可突破10萬。
景忠山自1992年開放以來,先后投資1200萬元。隨著旅游業(yè)的發(fā)展,景區(qū)設施日趨完善,客源不斷擴大,到目前接待國內外游客130萬人次,2003年,景忠山被評為國家“三A”級旅游景區(qū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