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國許多家長都以“別人家的孩子”來和自己的孩子進行對比。于是很多孩子在小時候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心理負擔。隨著年齡的增加,孩子逐漸就會患有厭學癥,如果家長沒有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。那么,孩子很有可能患上厭學癥。那么今天,我們就帶各位了解一下厭學癥常見表現(xiàn)。
厭學癥常見表現(xiàn)
1、上課時經(jīng)常心不在焉,東張西望,課后作業(yè)馬虎應付或互相抄寫,有時甚至沒有完成,成績不斷滑落。
2、患有厭學癥的學生表現(xiàn)為對學習功能存在認識偏差,認為讀書無用。這些人認為讀書根本就是浪費時間,浪費青春,讀的書越多,工作待遇就越低,這種錯誤的認識是對社會分配不公的主觀反映,也是流傳的一種社會偏見在學校中的折射。
3、表現(xiàn)為對學習活動存在認識偏差,遠離學習活動。他們感到好像只有離開學習才能達到心理平衡。他們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學習活動之中,一般不愿做作業(yè),不認真聽講,經(jīng)常違反課堂紀律,時常遲到、早退、曠課、逃學,有的干脆棄學出走或輟學;對老師、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,常故意抵觸對立。
4、上課經(jīng)常打瞌睡,但下課時精神十足。作業(yè)經(jīng)常沒有完成;A(chǔ)較差,成績不佳。
5、學習能力受到抑制,以往學習成績良好,但適應不良后產(chǎn)生學習困難,稍有難度、復雜的題目就無法解決,記憶力下降。其次,社會性退縮,和同學的交往減少,很多學習、生活的活動也錢少,一直都提不起勁,游離在同學群體之外。
從上述幾點我們不難看出,厭學癥對于孩子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。作為家長一旦發(fā)現(xiàn)孩子有上述表現(xiàn),就需要及時和孩子進行溝通或者帶孩子去看心理醫(yī)生,以此來幫助孩子擺脫厭學癥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