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的求職者很大膽!這是3名參加滬港專業(yè)人才交流培訓計劃的香港高級人才給出的評價。昨日在人民公園內,他們客串起了“面試官”,臨時接受企業(yè)的委托招聘。然而記者了解到,一些求職者不文明的表現(xiàn)很可能使其要臉紅著才能接受這個“美譽”。
據(jù)了解,這3名港才分別任職于香港知名企業(yè),擔任著首席財務策劃師、高級金融師、物流師等高級職務。盡管過去沒有專業(yè)招聘經(jīng)驗,但3位“面試官”還是成了現(xiàn)場受求職者追捧的人物。不少求職者紛紛向他們遞上自己的簡歷,期望得到他們的點評。
在接待了不少求職者后,面試官中的一位潭先生告訴記者,上海這樣的大型招聘會能聚集如此多人才讓他感到吃驚,因為在香港是沒有這樣的招聘形式的。不少香港求職者往往是一封求職函發(fā)往心儀的企業(yè),在得到答復后才會前往接受挑選;而上海的求職者則完全不是這樣,他們更善于表現(xiàn)自己,往往很主動期望與企業(yè)代表進行溝通。
可是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,所謂的“大膽”,并非是給予滬上求職者完全的贊賞,在應聘過程中,一些求職者的確很“大膽”地介紹起自己,可也很“大膽”地不顧排在身后的其他人,賴在座位上東拉西扯。記者看見一位男性求職者明明在求職無望的情況下,還是要求專家對其簡歷提出意見,隨后還聊起自己的職場發(fā)展,整個過程竟超過了半個小時。那位香港專家對他的這種表現(xiàn),也笑稱為“大膽”。不僅如此,記者注意到,很多求職者“大膽”到離席時連句“謝謝,再見”都沒有說。
一位業(yè)內人士告訴記者,由于難得在招聘會上遇見這樣的專家,求職者有熱情也是在所難免,畢竟誰都想得到專家指點。不過長期的大市場讓不少求職者也染上了不文明的習慣,這些不加以改進將會影響其今后應聘。
相關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