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近我想請教李白的問題。其實他回答過,曾三次在詩文中提到他是隴西人,“少長江漢”,“流落楚漢”。五歲時隨父“逃歸于蜀”,蜀地指的是四川江油,在湖北安陸娶妻生子,隱居十年。
隴西究竟指什么地方?各有關(guān)方面陸續(xù)有“資料”拋出,但史學(xué)界迄今未有定論。一說為現(xiàn)吉爾吉斯斯坦境內(nèi)的碎葉城。二說是隴西成紀(jì)(今甘肅泰安)。另外也有說在新疆焉耆的……不一而足?傊,出生地說法不一,但他在江油和安陸確曾長期居住。如果故里不一定專指出生地,不、不排他,都叫“故里”就皆大歡喜。
那爭什么呢?原來爭的是“商標(biāo)”,是商標(biāo)后的利益。
“李白故里”安陸在央視播出廣告,惹得另一個“李白故里”江油大為光火,憤而對簿公堂,起訴國家工商總局。此事像倆小孩爭搶一件不屬于自己的玩具,卻打得不可開交,場面不免有點搞笑。
我的建議是不用打了。雙方各自排出人馬,開一個賽詩大會,全國人民投票公決。勝者扛“李白故里”大金牌回家。金牌一年有效,賽詩會一年一屆。大家憑實力說話。當(dāng)然單項不過癮,可以比綜合:哪里的人民滿意度高?哪里的環(huán)境美、污染少?
這樣的競爭比打官司更爭眼球吧?順便還搞了個民主試驗,不小心還能搞成個旅游品牌,多方共贏。不就想全世界關(guān)注嗎?不妨從怎么配得起“李白故里”四字多想想。江油用800畝油菜花,年年在大地上拼出一個“李白”的形象以吸引游客。詩仙若復(fù)活,親睹后人這種“創(chuàng)意”,恐怕又要“仰天大笑出門去”了。嗟夫!
|